魚腥草



[別名]



臭嗟草、臭臊草(台灣)坪岑草《吳越春秋》,蕺《別錄》,菹菜《新修本草》,紫背魚腥草《履巉岩本草》,紫蕺《救急易方》,菹子《綱目》,臭豬巢《醫林纂要.藥性》,側耳根《遵義府志》,豬鼻孔《天寶本草》,九節蓮《嶺南採藥錄》,折耳根、肺形草《貴州民間方藥集》,臭腥草《泉州本草》,狗貼耳《廣州植物志》。



[來源]



為三白草科植物蕺菜 Houttuynia cordata Thunb.的帶根全草。



[形態特徵]



多年生腥臭草本,高達60cm。莖下部伏地,節上輪生小根,上部直立,無毛或節上被毛。葉互生,薄紙質,有腺點;葉柄長14cm;托葉膜質,條形,長約2.5cm,下部與葉柄合生為葉鞘,基部擴大,略抱莖;葉片卵形或闊卵形,長410cm,寬36cm,先端短漸尖,基部心形,全緣,上面綠色,下面常呈紫紅色,兩面脈上被柔毛。穗狀花序生於莖頂,長約2cm,寬約5mm,與葉對生;總苞片4枚,長圓形或倒卵形,長11.5cm,寬約0.6cm,白色;花小而密,無花被;雄蕊3,花絲長為花藥的3倍,下部與子房合生;雌蕊1,由3心皮組成,子房上位,花柱3,分離。蒴果卵圓形,長23mm,頂端開裂,具宿存花柱。種子多數。卵形。花期56月,果期1011月。




魚腥草新鮮的曬乾的都可以,洗乾淨與川燙過的排骨(最好是用雞)一同放入電鍋中或者瓦斯爐煮到入味,加些鹽調味即可.


魚腥草新鮮與煮好時味道不太相同, 煮湯很好喝清清淡淡,老人家說有增進小朋友食慾的效果,書上說增強免疫功能.






魚腥草Yuxingcao


    為三白草科植物蕺菜的地上部分。分佈於長江流域以南各省。夏季莖葉茂盛花穗多時採割。本品有魚腥氣,味微澀;以莖葉完整、色灰綠、有花穗、魚腥


氣濃者為佳。生用。


    [主要性能]  辛,寒。歸肺、肝、膀胱、大腸經。


    [功效]  清熱解毒,消癰排膿,清利濕熱。


    [應用]


    1.熱毒瘡癰,肺熱咳嗽  本品辛以散結,寒能清熱,主歸肺經,尤長於清泄肺熱以祛痰止咳,清熱解毒以消癰排膿,故熱毒壅滯於肺,發為肺癰者,本品為之要藥。其初起發熱惡寒,咳嗽胸痛者,可與清熱解毒、發散風熱之品配伍,如金銀花、連翹、黃芩等;若癰潰成膿,咳吐膿痰者,宜配伍清肺排膿之品,常與蘆根、薏苡仁、桔梗等藥同用。本品亦常用治皮膚瘡癰腫痛,初起紅腫熱痛或熱盛膿成,均可單用內服,或以其鮮品搗爛外敷,或配伍其他解毒消癰之品,如紫花地丁、連翹、蒲公英等。治肺熱咳嗽,單用有效,亦可與其他清肺祛痰止咳藥同用,以增強療效。


    2.濕熱諸証  本品尚具有清利濕熱,利水通淋之功,可用治淋証、帶下、瀉痢、黃疸等多種濕熱病証,常分別與利尿通淋藥、清熱燥濕藥或利濕退黃藥等配伍使用。


    [用法用量]  煎服,1530g,鮮品60100g。外用適量。


    [使用注意本品含揮發油,不宜久煎。


    [參考資料]


1.本草文獻


《本草綱目》:“散熱毒癰腫。”


《本草經疏》:“治痰熱壅肺,發為肺癰吐膿血之要藥。”


《分類草藥性》:“治五淋,消水腫,去食積,補虛弱,消膨脹。”


    2.化學成分  本品含魚腥草素、揮發油、蕺萊鹼、槲皮苷、氯化鉀等。


    3.藥理作用  魚腥草素對金黃色葡萄球菌、肺炎雙球菌、甲型鏈球菌、流感桿菌以及結核桿菌等多種細菌,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;其用乙醚提取的非揮發物,還有抗病毒作用。本品能增強白血球吞噬能力,,提高機體免疫力,並有抗炎作用。所含槲皮素及鉀鹽能擴張腎動脈,增加腎動脈血流量,  因而有較強的利尿作用。此外,還有鎮痛、止血、促進組織再生和傷口癒合以及鎮咳等作用。


    4.功用發揮  據報道,魚腥草注射液還可用於多種疾病,如:用其冷噴治療面部類固醇依賴性皮炎療效顯著[中國中醫藥科技,1999  (3)198];亦可用其靜脈滴注,配合抗組胺藥治療小兒急性蕁麻疹[湖北中醫雜志,2000  (5)33];用其進行尿道沖洗,保留灌注,治療淋菌性尿道炎,均為男性,淋菌清除率100%,且不產生耐藥性[中國中醫急症,2000(1)19)。此外,魚腥草制劑還可用於百日咳、急性流行性角膜炎,急性化膿性睾丸炎,急慢性盆腔炎,肛乳頭炎、肛周膿腫等肛腸疾病,帶狀 疹,前列腺炎,紅斑狼瘡等。


    5.不良反應  魚腥草口服未見明顯副作用。魚腥草注射液肌內注射時少數病人局部疼痛;陰道內給藥時,個別病例會出現陰道充血,停藥後均消失。另有報道,少數患者應用魚腥草注射液有引起大疱性藥物性皮炎、末梢神經炎等,甚或導致過敏性休克。

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