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西元1792年,一名叫李應祥的文士自中國來台,起初在阿公店(現岡山鎮)居住,3個月後登上火山大仙岩,於西元1796年為尋晚年隱修之所,而攀山涉水,由於李應祥善於勘輿,發現在枕頭山南腰「半壁吊燈火」傳為麒麟穴,於是披荊斬棘,自大仙寺內迎回觀音聖像坐鎮於此,隱遁修行,即為今天碧雲寺的開山起源。
碧雲寺真正興建廟宇,是當時附近的8位儒生,因仰慕李應祥學養品德,與一書僮前往拜師苦讀,西元1806年前往福州趕考,連書僮9人皆應試登科,9人感佩觀音靈佑,於是合資大銀千兩,購買當時他們師徒所開墾的田地,捐作寺產,並興建寺廟,稱為碧雲寺,這座寺又稱為「新岩」,大仙寺則為「舊岩」。
西元1844年,因為兵燹肆虐而焚毀,東山鄉民於是迎請「觀音聖像」至東山,建簡單寺堂安奉,信徒於是發起募捐創建「東山碧軒寺」,因此碧雲寺與東山軒寺其實同源,百餘年來維持良好關係。
碧雲寺在同治8年至西元1903年,曾陸續修建數次,1904年又因大地震毀損一次,但寺方因故無人管理沒有修建,經過信徒爭取,於1949年重建,蔣介石先生曾親臨獻香,並賜匾額「凌宵寶殿」。
以上資料來源:交通部觀光局希拉雅風景區
寺前風景開闊可觀賞嘉南平原景觀
經廟前停車場建有木梯層層下至小公園
最底端涼亭旁有數棵盤據大石的榕樹
由下望上仰望碧雲寺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